您当前的位置: 主页 > 卫生测评
医疗应急救援成“刚需”始终坚守着治病救人的初心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3-01-15 00:17
  擴容重癥醫學「防火墻」      跟著新冠疫情防控措施不斷優化和《第十版新冠病毒感染治療方案》的印發,3年來,我國戰「疫」突出重圍。但關於方位偏遠、醫療資源相對匱乏的內蒙古來說,大考仍在繼續。   
  趙海平說,醫療系統處於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早期辨認的第一線,並在隨後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中成為患者救治的主戰場。      「我國重癥醫學學科近10年開展較快,設置重癥醫學學科的醫院不斷增加,進步了重癥患者救治成功率,降低了病亡率。」趙海平告知中新網記者,但是現在內蒙古二級及以上醫院中設置ICU(重癥監護室)的份額與發達地區、城市相比還有較大差距。      「現在,咱們重癥醫學學科床位不足2%,按要求要達到3%—5%,而且重癥醫學專業人員也相對缺乏。」趙海平說,「所以,我建議參照重癥醫學學科的床醫比、床護比、人員資質和儀器設備等規範要求,抓緊內蒙古三級歸納醫院重癥醫學專業建造。」      趙海平稱,就現在的狀況來說,新冠病毒感染的重癥患者短時間內增多,內蒙古已經加強了4%的重癥醫學建造和4%的儲備重癥醫學建造。      以內蒙古醫科大學隸屬醫院為例,趙海平介紹,近期該醫院急診門診日均接診量約有七八百人,比曾經接診量增加了3至4倍。      「針對新冠病毒感染重癥患者增多的狀況,急診門診增加了出診專家數量,甚至全科室專家出診,以分流急診門診的患者。」趙海平說,一起,急診科搶救室和留觀病房進行24小時「動態清零」,將在急診就診滿24小時的重癥患者全部收治入院。「並開放和增設ICU床位至700余張,對危重患者進行及時搶救。」      在趙海平看來,未來,需進一步從醫療、教育、科研等方面對內蒙古的公立三級歸納性醫療機構,進行全方位公共衛生應急才能建造。      在重癥醫學醫生訓練方面,趙海平稱,通過重癥醫學專業醫生帶動亞專業醫生和其他專業醫生的訓練,能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中完成「一專多能」。      圖為趙海平在急診門診分流現場作業。 內蒙古醫科大學隸屬醫院供圖      晚年醫學「加持」保健康      《關於實施活躍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推動老齡事業高質量開展狀況的調研報告》中顯示,我國晚年人平均有8年多的帶病生存期,超越1.9億晚年人患有慢性病,患有一種及以上慢性病的份額高達75%。      「晚年人健康水平有待進步。」趙海平稱,而內蒙古現在僅有一家晚年醫學中心。      趙海平建議,統籌內蒙古晚年醫學科的臨床資源,構建保健與晚年臨床醫學、晚年恢復、晚年護理、晚年營養等多學科進行交融的體系,建立包括健康教育、防備保健、疾病診治、恢復護理等環節的內蒙古醫科大學隸屬醫院保健中心(晚年醫學中心)。      關於學科建造,趙海平的主意是,晚年醫學科需實施多病共治的模式,而非單純的「頭痛醫頭、腳疼醫腳」。      「通過對入院患者進行歸納評估,多學科一起協作,最大限度地維持和改進患者的功能狀況,然後進步他們獨立生活的才能和生活質量。」趙海平說,晚年醫學科著重的是「全人全程」,即治療的整體性和連續性。      「一起,需求進一步加強全科醫學、晚年醫學、恢復醫學等專業學位的研究生教育支撐,推動晚年醫學相關學科的基礎研究,並以內蒙古醫科大學隸屬醫院保健中心(晚年醫學中心)為基地,訓練晚年醫學科醫生和護理專業護理。」趙海平如是說。      醫療應急救援成「剛需」      「應當組成內蒙古醫療應急救援中心,提高緊迫醫學救援水平及才能。」3年來,從馳援疫情防控一線到據守救治一線,趙海平感受頗深。      「依托三級歸納醫院,挑選內科、外科、120急救、重癥監護、麻醉、衛生應急管理、心思援助等方面的醫療、護理、醫技及後勤保障人員,組成緊迫醫療救援隊,參加特別嚴重、嚴重及其他需求響應的突發事件現場緊迫醫學救援處置的專業醫療衛生救援部隊。」趙海平說。   
  一起,一致為醫療隊配備醫療應急救援車,以及按要求配齊救治和手術所需的藥品器械、檢驗檢測、放射查看、消毒滅菌等相關設備及用品,「配備才能能夠完成部隊自給自足,並達到二級甲等歸納醫院水平。」      如今提及近3年的新冠病毒感染醫療救治馳援作業,趙海平最難忘的仍是每一雙口罩下清澈明亮的眼睛,他說,「救治作業是身上的白大褂賦予咱們的職責,但也正是這份職責給予咱們一直據守著治病救人的初心。」